评估是检查平时的工作状态
北京校外学习中心迎接评估工作汇报
08年4月北京校外学习中心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在京设立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校外学习中心、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进行检查评估的通知》(京教高[2008]2号)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学习,精心策划准备,从思想上、中心工作运行上都经受了一次严格的洗礼和考验,最终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
一、评估的准备
1、思想上统一认识
这次评估非同以往的任何一次,它是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到的要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建设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精神指引下,在教育部要全面规范现代远程教育,促进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下,北京率先以科学、严密、创新的评估体系为标准进行的一次全面的,大规模的评估检查。评估组织阵容庞大,由市教委高教处负责,并聘请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从事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的专家共37人组成的7个专家评估工作组实施检查评估工作。检查评估范围设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在京设立的42个校外学习中心以及弘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知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在京设立的2个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 检查评估工作组团队不仅阵容齐整,具有深厚的远程教育理论和丰富的远程教育管理经验,同时也具备丰富的教学评估经验,体现了专业性和权威性。
学习中心的主办校东城职大对这次评估非常重视,及时组建了由校长领导,中心牵头,学校相关部门配合的迎评工作小组,举行了专门的会议,学习评估相关文件,解读评估指标体系,从思想上理解评估的意义,既通过评估推进校外学习中心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严格教学管理,强化支持服务,逐步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网络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认识的提高为我们完成评估工作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2、材料上周密准备
刚接到通知,看到严格、细致的评估指标体系,我们非常紧张。体系中包括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共55项,明确规定了各级指标的内涵和评估标准,其中有17个指标内涵为一票否决制(该一项不达标即为评估不合格)。北京学习中心虽然过去经历过评估检查,各种档案还比较规范,但用此次评估的标准衡量差距很大。需要重新整理,编排的内容很多,一时不知从何入手,而且评估期间正值08春招生的关键时期,不能因为评估工作而影响正常的招生与教学。此刻,我们的主办校重大网院给予了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在王怡副院长的亲自指导下,根据指标体系的要求,重大网院和北京中心分别制定了评估资料准备工作分工明细表,按照这个明细表,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内容,并规定了完成时间和要求。中心根据这个明细表,分别就硬件、环境、档案整理等进行了系统的精心的准备。大家白天接待咨询报名,完成督学导学、组织考试等教学、教务工作,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加班加点整理资料。为了学习和了解北京其他高校的先进学习中心的经验,我们上门走访了3家在京的其他高校的学习中心。在没看过之前,总有点忐忑不安,看过之后,我们很有信心。坦率地讲,在京的其他高校校外学习中心,有的比我们的好,有的远不如我们。我们当时的感觉是,比照好的学习中心的准备工作,我们也能做到,而且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
如今在学习中心的文件架上,整齐的摆放着50多个文件盒,分为学生档案、上级文件、招生计划、考务管理、教材管理、毕业管理、入学测试、业务流程等等内容,每一个文件盒子外都有文件目录,其中共有文件夹有130多个。在每一个文件夹里,都有详细的档案目录,清晰明确,各式统一,档案规范,查找方便。
同时我们为评估当日的校内及周边环境、教师和学生座谈会等工作也一一进行了部署。
二、评估的亮点
08年5月11日是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校外学习中心接受评估的日子,历时一天的评估在汇报、质询、座谈、查阅、参观的程序中度过。重大网院北京中心给专家组留下什么印象呢?在08年7月北京市教委举行的“在京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检查评估总结”大会上,在专家组的专题汇报中有关“被评校外学习中心的特色和亮点”中列出了7个亮点,其中3个亮点表扬了重庆大学网院北京校外学习中心。它们是:
亮点1、“明确的办学目的,突出的专业优势,鲜明的行业特色。”
指中心的专业开设为企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亮点2、“严谨的制度建设,严格的质量意识,齐全的档案管理。”
这是专家组对重大网院北京学习中心的一致好评,认为我中心教学、考务管理制度健全,特别是工作流程体系明晰完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亮点3、“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专家组认为北京校外学习中心聘用具有丰富的远程教育管理经验的主任;为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中心通过关注这些学习小组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动态;建立了规范的接待流程、咨询礼仪和《咨询服务制度》;“7天”、“24小时”电话咨询服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这些是对北京学习中心的肯定,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坚持方向。
三、评估的教训
首次迎接这么规范的评估,我们也是在评估中学习,在评估中成长,在评估中建设,在评估中完善。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取了很多收获,也留下了不少的遗憾和教训。
1、中心自评报告写的过于细腻,面面俱到,重点不够突出。
由于是初次迎接如此严格、规范、严谨的评估并书写这样大的报告,心里没底,总怕遗漏,就采取了保守的方面,按照评估体系一项一项的问答式汇报,这样虽然便于专家理解、对照评分,但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另外,评估的ppt文稿虽然经过王院长的及时更正指点,给专家留下了比较好印象,但如果事先准备得更充份一些,就是能够是汇报润色的更熟练,效果会更好。
2、工作人员平时培养不够,临时培训也不到位
人员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作为中心主任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意识地组织学习和培养,特别是在关键时期应该重点的培训和检查。在这次的评估座谈会中就暴露了这方面的疏漏,由于事前培训准备不细,对专家的提问就出现了工作人员和学生回答的内容不够准确,个别出现错误的现象,或多或少影响了专家的判断。
四、评估的感悟
1、心态的变化
作为主任每当接到上级要来评估或检查的通知的时候,和许多人一样,感到有些紧张,有些犯憷,觉得一方面是上级来找茬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应付这些种种形式因而又有些抵触和郁闷,但这是硬指标,是必须硬着头皮去完成的任务。然而在准备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当每一项档案、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指标都到位的时候,心里就越来越敞亮。特别是评估结束,看到经过努力“奋斗”出的成果:那一排排罗列整齐的档案盒,那一份份名目清晰的文件夹,这时候心里的感受只有两个字——感谢。感谢评估,如果不是评估,我们的一些工作可能还在慢慢做,有些工作可能永远没有突破。评估让我们在短时间内紧张、超负荷的突破把工作梳理顺畅了。感谢评估,评估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是一种引导,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所以我要说评估真的促建,真的促改。
2、 评估教会我管理
通过评估,学习中心开始注重平时的工作状态。评估不是一次性的总结、一次性的汇报或者一次性作秀,它是在检查学习中心平时的工作状态。在整理材料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事情都做过,但材料却找不到了。在听取别人先进汇报时,发现我们其实原来不比他们做到少,可我们没有留下任何的资料证实。所以,我现在要求自己和部门的员工做到‘时时积累,事事留痕’,我们每一项工作计划,每一个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要留下痕迹,这些材料有电子的,有纸制的。这样做可为将来有条不紊地迎接评估做准备,也利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将我们平时的工作也纳入规范渠道。这是我们的最大收获。
3、理解了评估的真谛
通过整个评估过程,我理解了评估的真谛。评估并不是上面的人找我们茬来了,评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说到底就是两个字:规范。全国有7千多家学习中心,北京有几十家,重大网院有130家,评估就是要规范远程教育的大环境。“有一种理论叫木桶效应(也叫短板效应),就是说木桶里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子。如果把重大网院的环境比作一个木桶,各个学习中心比作组成木桶的一块块板子,那么,在这个大环境里能够承载多少水,也就是说重大网院搞得好不好,不是取决于某个优秀的学习中心,而取决于最差的那个学习中心。评估的目的,就是要使短板增长,撤换不合格的板子,带来一个崭新的远程教育环境。一个学习中心出问题了,社会舆论不会集中在那个中心,而是会集中在主办校,并延伸到对整个远程教育的评价。我们北京学习中心绝不做这块“短板”。
规范可以是动词,那就是规范办学,规范管理,用正确的规定、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规范也可以是名词,那就是办学规范,管理规范,这就是我们工作所期盼的良好结果。
最后,感谢重大网院的领导和老师对北京校外学习中心圆满完成评估任务的帮助和支持!
|